fujo11 發(fā)表于 2018-2-3 11:29
僅僅是交換的必要條件?
我給你體個思路:存貨控制,就是所有權的體現。
對此,你能理解嗎?
資本主義的生產,資本主義的交換,資本主義的所有權,等等,等等等,
這些,對于生產的過程,交換的結果,當然有作用,有制約。
但,不變的是,勞動仍舊是勞動,勞動仍舊是社會經濟運動的基準量,仍舊是社會財富的量具和數量。
設一個社會,基本上是自耕農、個體工商戶,等等。地主、資本家很少,基本沒有。
設另一個社會,是發(fā)達的資本主義的社會,
那么,以上2個社會,當然有種種不同。
但是,以上2個社會,有共性,那就是,勞動是基準,勞動是量具和數量。
人人皆知的事情,馬克思當然不會熟視無睹,也不會忽視,也沒有忘記。
其實,人類勞動,這是個客觀的過程,是人類行為,這個不依賴于生產關系。那你不能說,奴隸張三的勞動,由于屬于奴隸主,所以,那就不是勞動了。那你不能說,奴隸張三烤的面包,由于屬于奴隸主,張三那就沒有烤面包。
在這里,不需要考慮生產關系。而即便考慮了生產關系,人類勞動那仍舊是勞動。
勞動,不過是說人類干的活,干的事。而這,可以是任意的生產關系、人際關系、所有權關系。
馬克思說的價值,量化為勞動,勞動量了。
鄭老先生,同樣應該量化價值,他說的商品價值。
鄭老先生說的商品價值,要么如同馬克思說的,要么不同于馬克思所說。
而社會經濟運動,無非就三個量:貨物的量,貨幣的量,勞動的量。此外無他。
上述這三個量,已經涵蓋了包容了表達了人際關系,生產關系,所有權關系,任意的主權行為,等等等。
人們的任意的權利,任意的利益,任意的意志,歸根到底,表現為貨物的量,貨幣的量,勞動的量,其中包含任意的變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