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克思的勞動價值理論,認為商品的價值是由生產(chǎn)商品所消耗的勞動(指抽象人類勞動)決定的,市埸上的商品價格是圍繞商品價值上下波動的,從一個較長時期來看,商品的價格與價值是一致的。
商品的價格,是商品換來的東西,是商品換來的勞動。交換價值是換來的社會勞動,交換價格是換來的貨幣等等。
價值和價格,本來就兩碼事。
價值,也不決定價格---------價值大,不會價格也大。價值小,不會價格也小,二者不是這種線性決定。
勞動,構成了價格。所有價格,都能用勞動來度量。價格大,等于換來的勞動大。價格小,等于換來的勞動小。
你如果把價值對價格的決定,理解成價值大則價格也大,是線性決定,那么就會產(chǎn)生誤會誤解,認為馬克思錯誤了,或失誤了等等。
馬克思說的價格圍繞價值波動,是說,
譬如,面包這種商品有若干個,價值是1人天,那么有標準價格=換來的交換價值是1人天,這叫做等數(shù)量等數(shù)值的勞動。亦即,商品自身勞動的1人天=商品換來的勞動1人天=此時的價格是標準價格。
那么,價格圍繞價值波動,就是說,所有價格都有趨向標準價格的趨勢。
當然,這還需要引入平均利潤率,生產(chǎn)價格。就是說,所有價格圍繞生產(chǎn)價格(即成本+平均利潤)這種特殊的標準價格來波動。
在這里,僅僅是說一種趨勢。
每一個人都有飛離地球的趨勢,也有陷入地球的趨勢,隨時隨地。但,這些趨勢表現(xiàn)為,大家在地球的球皮上活蹦亂跳。
總結一下,
上面,馬克思是說,有標準價格(1人天價值=1人天交換價值=有關的市場價格,或者,1人天價值=有關的生產(chǎn)價格即成本+平均利潤,或者,1人天價值=有關的平均生產(chǎn)價格即平均成本+平均利潤),這是個基準,這不是現(xiàn)實當中發(fā)生的那些價格。但是,現(xiàn)實當中的那些價格,有圍繞標準價格波動的趨勢。但是,趨勢就是趨勢而已,僅僅是趨勢。
另外,其實任一價值,總是等于任意的交換價格、交換價值。這和上述馬克思說的不同,是不同的內(nèi)容,不同的角度。
譬如,1人天的面包勞動,這可以是一元錢,可以是十元錢,等等,這可以是換來0.1人天社會勞動,可以是換來5人天,等等,則都相等,在交換中相等。
那么,馬克思側重于標準價格,兄弟我說的是,任一價值總是等于任意價格。這里有各自的側重點,不沖突,不矛盾。
那么,兄弟的這種思路,處理手法,要簡單省事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