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我是馬東。咱們今天聊一聊職場上那種相互幫忙的事。你說“這有什么可聊的?相互幫忙,在我們生活當中也非常常見吶!”
職場新說“互相幫忙”
對,但是職場當中的相互幫忙,關(guān)鍵時候能夠給你起到特別大的作用。所以,平常應(yīng)該如何對待相互幫忙這件事,就值得討論。咱們東方文化,粘在人情社會里頭,重視關(guān)系、重視集體主義。所以在生活當中,總覺得說“相互幫忙是應(yīng)該的”,哪怕自己幫別人時候多,自己也覺得吃虧是福。
但是到了職場上,相互幫忙這個事往往會造成各種各樣的問題,光靠人情不一定能完全解決。職場上的相互幫忙會帶來的第一個問題是,單純的鼓勵相互幫忙,到最后容易變成能者多勞,卻沒有收獲。而職場的標準,其實是以它的薪酬和回報作為一個情感基礎(chǔ)的,所以長期下去,難免你會憋在心里。我們在幫別人的時候,一開始都有預(yù)設(shè),說“幫忙是有來有往的”。
但是職場當中,萬一你碰到的人是渾水摸魚,自己不想做或者做不了的工作,就求人幫忙、搭順風車,而且美其名曰這是“幫忙”,其實就是你替他把活干了。
幫忙取個外賣,幫忙寄個快遞,當然這是簡單的舉手之勞。但是如果你給他幫忙策劃案出個主意,幫忙給他介紹個客戶,到最后,真正產(chǎn)生了工作業(yè)績的時候,分不清楚是誰的。你心里也不平衡,他覺得一切都理所當然,小疙瘩就算系上了。
更要命的是,當你需要的時候,他并沒有什么能幫上你的,所以,你心里的一個小疙瘩,就慢慢慢慢變成一個大疙瘩。你要是計較起來,他還跟你說“你怎么這么小氣?”這個時候,你就會覺得,這其實是一件得不償失的事。
職場幫忙把握度
職場上相互幫忙會帶來的第二個問題就是,別人請你幫忙,你很難拒絕。比如,你身邊的同事跑過來說“哎,我這有一個緊急的任務(wù),我一個人搞不定,你趕緊抽兩個小時幫幫我。”
這時候,你自己也許已經(jīng)忙得團團亂轉(zhuǎn)了,根本沒時間做別的。但是如果你真的拒絕了,會不會他給你撂臉子看,你會不會覺得有點不近人情?這個時候,就算你明知道對方就是個搭便車的,人家都向你開口了,你們倆抬頭不見低頭見的,你好意思跟人家說“不”嗎?
特別是,如果不巧你是工作能力特別強的那個人,你經(jīng)常愛幫別人,那我相信,以上我說的這兩個問題,你一定會經(jīng)常遇到。所以我覺得,在咱們的職場當中,平常講相互幫忙,“幫忙”容易,“相互”其實挺難的。
相比之下,西方文化里對幫忙這事的理解和處理方式就不太一樣。你在美國的職場劇里,你經(jīng)常會看到這種情形,倆人約在咖啡廳或者在辦公室,坐下開門見山直接聊。
一個人說“哥們,我遇到了個難題,你幫我一下。你記得,上次那誰誰誰,在哪哪哪,你欠我一個人情,現(xiàn)在,是你還我這個人情的時候了。”另外一個人一臉的為難,一臉的很無奈,也只好回答說“媽蛋!幫什么忙,你說吧!”這種對話關(guān)系,聽著就干脆利索;這種職場關(guān)系,兄弟我特別羨慕。對于西方人來說,與其說是幫忙,更準確的含義,其實叫做交換。
再往深一層看,你會發(fā)現(xiàn),這是因為他們的價值觀,是強調(diào)個人主義和契約精神的。這個契約精神說的是“這次你幫我,我欠你,下次還你。”
文章摘自:兒童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