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不和他人比,好好活自己
卡耐基在《人性的弱點》中說:“生活中的許多煩惱都源于我們盲目和別人攀比,而忘了享受自己的生活!
深以為然。
現(xiàn)實生活中,一些人追求的不是幸福,而是比別人幸福。
他們與別人比職位、比房子、比財富、比孩子……比來比去,心里只剩下日益膨脹的欲望和心浮氣躁,沒有了原本簡單的快樂和幸福。
其實,每個人要過的是自己的日子,別人再好也與自己無關(guān),好好活自己,才是王道。
很喜歡作家馬德的一句話:
“這個世界,看似周遭嘈雜,各色人等,泥沙俱下,本質(zhì)上,還是你一個人的世界。你若澄澈,世界就干凈;你若簡單,世界就難以復雜。你不去茍且,世界就沒有曖昧。你沒有半推半就,世界就不會為你半黑半白。”
真正聰明的人都懂得,生活不簡單,盡量簡單過。
不和他人比,好好活自己,是一個人活得簡單的第一個跡象。
2
高級的人生,貴在不計較
11月16日是“國際寬容日”,曾經(jīng)看到一個寬容待人的故事。
梁偉和邵輝在大學里是“情敵”,關(guān)系一直有點疙瘩,畢業(yè)后,兩人進了同一家公司,邵輝在市場拓展部,梁偉在行政辦公室。
盡管不在一個部門,但心胸狹窄的邵輝人前人后還是說了梁偉不少壞話,什么梁偉在大學里風流成性,什么好斗逞能,打人鬧事被學校處分啊之類子虛烏有的事,在邵輝嘴里說得有鼻子有眼的。
公司里很多不明真相的員工,因此對梁偉都有點“另眼相待”,在背后指指點點。
一年后,梁偉調(diào)任市場拓展部部長,成了邵輝的上司。
邵輝想到自己平時對梁偉的造謠誹謗,擔心梁偉會借機報復,給自己小鞋穿,內(nèi)心忐忑不安。
誰知梁偉不但沒有對邵輝進行打擊報復,相反大會小會、人前人后經(jīng)?渌X子活、點子多、能力強、干勁足,并放手讓他去拓展業(yè)務。
梁偉的寬容讓邵輝心服口服,工作積極性更加高漲,放棄了偏見和妒忌,主動幫梁偉出謀劃策,成了他得力的助手。
當初那些準備看他倆“好戲”的員工也被梁偉的寬容大度所折服,大家齊心協(xié)力,整個市場部工作搞得有聲有色。
生活中,很多人感嘆人心叵測,人際關(guān)系復雜,為處理關(guān)系弄得身心疲憊。
這種現(xiàn)象確實存在,正所謂“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人上一百、形形色色,但這只是問題的一個方面。
還有句話說“你簡單,世界就簡單”,寬容大度一些,對有些事情不反應過度,對有些紛爭不斤斤計較,就能減少一些不必要的摩擦和煩惱。
莎士比亞說:“寬容,就像天上的細雨滋潤著大地。它賜福于寬容的人,也賜福于被寬容的人!
寬容大度、得理饒人,不是軟弱,它展現(xiàn)的是一種胸襟、一種涵養(yǎng)。
寬容別人,少一份郁結(jié);
寬容自己,多一分快活。
多寬容,少計較,是一個人活得簡單的第二個跡象。
3
越會生活的人,越會斷舍離
日本雜物管理專家山下英子提出了“斷舍離”的理念,并編寫了《斷舍離》一書。
斷,就是斷絕不需要的東西;
舍,就是舍棄多余沒用的東西;
離,就是脫離對物質(zhì)的執(zhí)念。
“斷舍離”不是鼓勵人刻意地去當“苦行僧”,過窮苦日子,而是讓物品發(fā)揮最大的價值,以一種簡單質(zhì)樸的方式去體會生活的幸福和美好。
在網(wǎng)上看過一位網(wǎng)友的分享。
在一個周末,受斷舍離理念的啟發(fā),這位網(wǎng)友果斷對自己的家開始了一次徹底清理。
第一次清理了5袋子的廢物與500斤的舊書,舍棄的廢物中包括她十幾年來的一摞子日記,還有許多多年來別人送給她、自己買的或不舍得扔的并無多大需要的物品。
她將清理出的舊書打包寄給了當?shù)貓笊缗e辦的鄉(xiāng)村圖書館公益項目,把一些多余的衣服鞋子送給了鄉(xiāng)下的親友。
而清理的書中,不管是大家作品、名著還是經(jīng)典,只要和自己的“感覺”不對的,就都舍掉。
她希望在家里陪著自己的書,都是自己喜歡的,都是“感覺”對的。
清理之后,她感覺很清爽、很輕松,認識到過去很多物品確實占據(jù)、耗費了自己的能量,自己的空間被這些不需要的東西所占據(jù),人怎能輕松起來呢。
她坦言,斷舍離只是開始,不會結(jié)束,她會持續(xù)不斷地清理自己的家,清理自己的內(nèi)心。
同時,再買新物品的時候,她也會更慎重了,她希望自己的每一件物品,都能物盡其用。
這位網(wǎng)友的感悟,相信會引起不少人的共鳴。
在現(xiàn)實生活中,很多人都有囤積物品的習慣,比如不少衣服只是一時興起購買,自己并非真正需要;一些東西只是看到網(wǎng)上打折趕緊買來,其實買了就根本就沒用過。
久而久之,東西越積越多,不僅浪費了錢財、占據(jù)了大量的空間,還影響了生活的心情,讓人覺得壓抑、糾結(jié)。
海明威曾說:“我始終相信,開始在內(nèi)心生活得更嚴肅的人,也會在外表上開始生活得更樸素。在一個奢華浪費的年代,我希望能向世界表明,人類真正需要的的東西是非常之微少的!
如果我們能通過學習和實踐“斷舍離”,來重新審視自己與物品的關(guān)系,改善心靈環(huán)境,就能使自己從外在到內(nèi)在煥然一新。
持續(xù)斷舍離,是一個人活得簡單的第三個跡象。
4
圈子雖小,干凈就好
一位文友曾給我聊過他的煩惱。
過去,每年春節(jié)前后,很多親戚朋友,同學熟人從外地回來,于是各種各樣的宴請活動絡繹不絕。
今天你請我,明天我回請,每天酩酊大醉也不知所云,結(jié)果一個假期下來,喝壞了身體,感情也沒見增長。
對這些事每年他都是疲于應付,又不敢拒絕,害怕傷了彼此之間的友情。
倒是今年的疫情讓他明白,其實很多無效社交活動完全是可以沒有的。
因為疫情封閉,沒有酒場,也沒有聚會,空下的時間陪陪家人,朋友圈之間通過微信聊聊天,互相談談工作、生活現(xiàn)狀和規(guī)劃,倒也是其樂融融。
疫情得到控制后,他的社交觀念徹底改變了,一些可有可無的飯局能推就推;
除了本職工作,業(yè)余時間開始讀書、寫自媒體;
每年都利用休假出去旅游幾天,他的生活變得越來越節(jié)制,身心輕松了許多。
他感慨地對我說,其實真正的朋友棒打不散,并不是非得喝酒吃肉才能增進感情。
現(xiàn)實生活中,很多人信奉“多條朋友多條路”,熱衷于拓展人脈,把很多時間花費在推杯換盞上。
而結(jié)果發(fā)現(xiàn),看似花團錦簇的社交圈子,其實對個人的成長和進步?jīng)]有多大好處,不少其實是一種無效社交。
有些人不明白,社交本質(zhì)上講究的是資源的對等,你沒有實力,所謂的人脈只是一個笑話。
社會心理學家曾經(jīng)做過一項研究,人的一生中,同時交往的朋友數(shù)極限,分別是10個、30個和60個。
也就是說,一生中,你真正的朋友不會超過10個,這些人是在你陷入困境時會及時出現(xiàn),想方設法幫你的人,是你的安全底線,而那30個是會時不時聯(lián)系的朋友,最后的60個,就是關(guān)系最淡的朋友,比如你因為某件事認識了某個人,你們互相加了微信,聊過兩次,后來時過境遷就不再聯(lián)系了。
這個研究與本杰明·富蘭克林的話不謀而合:“對所有人以誠相待,同多數(shù)人和睦相處,和少數(shù)人常來常往,只跟一個人親密無間!
泛泛之交,不如高質(zhì)量的獨處。
圈子雖小,干凈就好,是一個人活得簡單的第四個跡象。
人的成長,其實就是由簡到繁、再由繁到簡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