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6 意象力積累知識原理
一、積累知識
意象知識的第二個功能是,對物象知識的社會積累。我們每一個人都可以用文字語詞記錄自己記憶思維中的物象知識,把它們固定在紙、電腦貯存器或其他媒介體上。這樣,使個人時續(xù)產生的物象知識在外化表達的同時也積累貯存起來。并且,把分散的個人知識匯聚起來,形成科學的和社會文化的知識體系。例如圖書室的社會作用和效果,就比分散的個人掌握物象知識的大得多。社會發(fā)展要靠人類歷史形成的知識體系,各學科的知識體系只有文字語詞形式的知識,才能實現(xiàn)相互串通,為創(chuàng)造新的知識提供條件。
以前只有文字語詞固定在紙張等媒介物上,現(xiàn)代社會科技的發(fā)展,聲音語詞也能貯存于光盤等媒介物,文字也貯存于電腦磁盤中。
二、意象知識及其形成過程
感覺為物象知識提供原料,但是在用語詞表達前,知識的存在狀態(tài)。如果要用語詞做出表達,這就是需要理智的作用。這是一個由物象知識向語詞意象知識轉換的問題,也就是西方經驗主義與唯理主義之爭的問題。感覺提供了知識的內容,理智為表達物象知識提供了形式,它們包括語詞、概念、句法等等。對于知識而言,感覺和理智都是不可缺少的因素。只有人的理智的,才能對感覺獲得的物象知識進行抽象和概括,產生語詞表達的知識形式。
人們從感覺獲得物象知識,如果沒有語言文字的表述,他只能是屬于個人的知識,除了肢體的表達形式外,從整個人類而言,就沒有了知識的存在形式。沒有語詞所表達的知識,僅僅靠感覺獲得的物象知識,就沒有普遍的必然的命題.
萊布尼茲認為,“心靈不是在上面刻記印象的蠟塊,那種認為它是蠟塊的人,實際上是把它看成一個物質的實體!
當一本《現(xiàn)代漢語詞典》放在你的桌上,置之不用時,它只是一本書而已。在你閱讀報紙新聞中有一個詞不知其意思時,你可以翻開它,查出這個詞的含義解釋。比如“拋售”一詞在第846頁(1980版)中寫道:“資本家預料價格將跌或為壓低價格而大量賣出商品! 實際上,現(xiàn)代的經營者也不例外。所以,過去用在描述“資本家”身上的行為,現(xiàn)在也可以用來描述市場競爭的狀況。任何一本書籍所承載的知識都是通過語詞意象來完成的,如果是一位不認識漢字韓國人或美國人,《現(xiàn)代漢語詞典》對他來說就只是一本書,他不能從這本書中獲得任何知識的信息。反之亦然。
語言學、語言哲學家們研究語詞的指稱或意義,不過,這是一種反思的活動。因此,他們當中有的人必須借助于洛克的觀念論來實現(xiàn)即論證這種反思。但是,洛克的觀念論并沒有將事物本身與人感官直接感知到的事物信息在頭腦中產生的效應狀態(tài)很好的、恰當的、貼切的、融洽的連接起來,比如,我記憶中的父母是她們的人體形象,洛克稱之為這是一種“觀念”,或者說是“觀念”的東西。洛克說:(20) “人心在自身所直接觀察到的任何東西,或知覺、思想、理解等等底任何直接對象,我叫它們做觀念” 顯然,觀念論沒有很好地體現(xiàn)事物信息在頭腦中存在的狀態(tài),“觀念”一詞沒有“影像”等語詞對記憶思維中事物信息表述的效果。因此它留有休謨在事物與觀念之間楔入“印象”概念的空間。語義學的意義論之所以推崇洛克的觀念說,一方面是由于觀念論具有概念抽象性強,外延寬闊的原因;另一方面是語詞和其它圖形符號的比喻、象征力極強,而且應用廣泛;語詞的比喻、象征功能,的確超越了語詞本身,是語詞意義的切實所在,也是人類理性觀念所在;姑不知語詞的比喻、象征功能是以什么為依據的。我們怎么能夠說,是以語詞中含有的“觀念”來比喻、象征另一種觀念呢?那樣,“比喻”和“象征”本身仍然不過是一種觀念。我們的思維、認識、創(chuàng)造等一切活都是在“觀念”的大海里,要么在“任何直接對象”的“客觀世界”中,要么就在頭腦里。實際上造成了,在理論上無法區(qū)分在語詞本身就是觀念產物的形式里的內涵究竟是什么的災情。簡言之,我們怎么能夠說“語詞、句子文章所表述的內容是觀念呢”?比如“9·11事件”是一種觀念嗎?顯然不是。我們可以說,在讀到的“9·11事件”這個句子是一種觀念形態(tài)的東西,因為這個句子可以用英文、法文、德文等多種文字呈現(xiàn)和口語表達。任何一位親眼目睹這個事件的人,或是如我一樣看過它的錄像的人,當我們讀到“9·11事件”的文字時,都會回憶起那先后有兩架大型客機撞擊鉆進了美國紐約的世貿大樓的情形,并聯(lián)想到通過傳媒獲得的信息,那是一位名叫本拉·登的阿拉伯人幕后組織指揮的恐怖活動,發(fā)生在哪一年已記不準了,但是9月11日這一天。我們中不同閱歷的人,對它發(fā)生的原因和后果會有不同的解讀,比如美國人和英國人,阿拉伯人,還有中國人和世界大數人,尤其是受到宗教和宗教派別、民族、政治等因素影響的那些人,會產生不同的情感如同情、譴責、興奮、慶賀、仇視、憤怒、興災樂禍、恐懼、緊張、躲避、報復等等心情,這才是人類的“觀念”形式。它后果有阿富汗戰(zhàn)爭和伊拉克戰(zhàn)爭,等等。這些事實都會形成人們記憶思維中的“9·11事件”的物象,而不僅僅是兩架大型客機撞擊大樓的視覺和聽覺信息形成的“影像”或“印象”,更不是“觀念”;而是還有由理性(智)認識到的它的這些原因、后果的信息,所以感官直觀信息和理性(智)體驗信息,共同構成了“9·11事件”的物象。如果是沒有過我這樣的對于“9·11事件”閱歷的人,在讀到這個句子的情況下,他就只有去翻詞典了,或是閱讀記述它的著作了。如需批量上傳資料發(fā)帖,請點擊上方的批量上傳發(fā)帖按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