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風險就不必說了,這種“收益?zhèn)人化,風險社會化”的東西我想納稅人會喜歡,這也就是為什么頭一次表決眾議院否決了該法案,雖然大部分議員都知道再不救美國經濟就垮了,但是迫于選民壓力,投票是個艱難的抉擇。
法案通過之后,道指也就堅挺了一天,已經連陰n天了。市場上已經形成了一種恐慌情緒,面對救援計劃,大多信心不足。保爾森的7000億rtc計劃,簡單概括就是政府購買不良資產、機構獲得財政部資金來平衡債務,擺脫資產價格的惡性循環(huán)式下跌,財政部承諾購得資產之后,將使資產溢價并最終轉售出去,從而使得納稅人不受損失。問題來了,財政部買的不良資產怎么賣出去,賣給誰?
還有救援計劃的天量資金從何而來,可以想像面對這么大規(guī)模的不良資產,美國政府錢是不夠的,最后無非兩個途徑,1發(fā)鈔,2發(fā)債。不幸的是無論哪個方法,都將大大惡化未來國民的收入狀況,發(fā)鈔是用未來通脹來飲鴆止渴;發(fā)債呢,我想最后還得落實到加稅或者發(fā)鈔。所以如果從機構買的不良資產賣不出去,無論是奧巴馬還是麥凱恩,甚至下下任總統(tǒng)都不會有好日子過。
最后買不良資產,國有化瀕臨破產的重要金融機構都會遇見價格的問題。過去幾年來金融市場特別是衍生品市場的繁榮讓所有金融機構都習慣了用高杠桿率來以小搏大,習慣了高杠桿率帶來的高收益,但未曾面對高杠桿率帶來的高風險敞口和流動性緊縮。鑒于市場上的恐慌已經形成,而為了擺脫困境不得不快速甩賣資產,這就形成了一個買方市場,賣方的議價能力可以說沒有,那么恐慌性殺價的現(xiàn)象就造成了。而恐慌性殺價的一大惡果就是資產價格加速下降,進一步促進資產負債的不配比性,之后自然而然金融機構不得不以更低的價格甩賣資產,這樣惡性循環(huán)就形成了。我認為這才是最有殺傷力的,這是用多少錢買都彌補不了的大敞口。
既然是治病就要治本,治標不治本是大忌。面對危機也是一樣,我認為與其讓全體納稅人承擔風險,不如正本清源。既然危機源自次級債,源自無法償還的次級貸款。許小年前幾天在講座中提到美國人是不怕房貸違約的,大不了不住了,讓銀行把房子拖走去賣了。光腳不怕穿鞋的,違約人拍拍屁股一走了之,銀行就麻煩了,銀行要房子沒用,在現(xiàn)在的大形勢下賣又賣不出去。注意這些房子貸款都在次級債等衍生品的資產池里,資產池里的收益減少了,建立在此基礎上的衍生品減值也就在所難免。政府在這個環(huán)節(jié)上該做什么?我認為美國政府應該承諾幫助所有次級房貸的違約人還款,有了擔保就確保了收入,通過價格機制作用abs,mbs,cds,cdo各種衍生品的價格也就起來了。不僅機構能緩過來,市場信心也能重建。
當然,政府的錢不是白給,所有違約人要以稅負的形式償還房貸,否則這又是敗德行為。
全部還是不可能了,可以減免。美國大牛那么多,做個數(shù)學模型算算就能給這些稅負的減免額度的最優(yōu)值給定出來。欠的放款你不還頂多拿走房子,欠稅不還什么都沒了。所以,稅收的強制性可以確保資金的穩(wěn)定收回,問題也就能解決了。
以后只是我的一些思考,歡迎大家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