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論壇常有人撰文對&lt;資本論&gt;提出異議.本人當(dāng)然算一下.只是,大家應(yīng)當(dāng)以&lt;資本論&gt;原意為依據(jù).除非馬克思的話本身就是摸棱兩可的.各人理解有誤,那則另當(dāng)別論.可是,我們總不能瞪著眼睛說瞎話罷?這種人,以雷建炎為甚.關(guān)于馬克思對中國革命的說的幾句話讓他篡改在此就不必說了,現(xiàn)在他又開出這么一出來,請看:</p><p>以下是引用leijy在2009-1-28 10:42:00的發(fā)言:</p><p>以下是引用張曉奇在2009-1-25 21:52:00的發(fā)言:<br/>馬克思在《資本論》中根本沒有論述單個資本或一個部門的資本的剩余價值與總資本的比率(利潤率)如何轉(zhuǎn)化為平均利潤率的,這是其論述的最大弊病,因為如果無法解釋單個資本的剩余價值中超過平均利潤的那一部分到底去哪了(或單個資本的剩余價值低于平均利潤的那個部分來自何處),那么就不得不承認勞動價值論的失敗。</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答復(fù):(此為雷對張網(wǎng)友的答復(fù))</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你對《資本論》的理解有問題。</p><p>&nbsp;&nbsp;&nbsp;&nbsp;&nbsp; 商品價值=不變資本+可變資本+平均利潤率。</p><p>&nbsp;&nbsp;&nbsp;&nbsp;&nbsp; 每個資本都追求利潤最大化。根本不存在<font color="#e61a94">“單個資本的剩余價值中超過平均利潤的那一部分到底去哪了(或單個資本的剩余價值低于平均利潤的那個部分來自何處</font>)”的問題。每個資本竭力追求的結(jié)果,自然會出現(xiàn)“平均利潤率”。</p><p></p><p><br/>本文來自: 人大經(jīng)濟論壇(http://www.pinggu.org) 詳細出處參考:<a href="http://www.pinggu.name/bbs/b4i407699s2p.html">http://www.pinggu.name/bbs/b4i407699s2p.html</a></p><p>-------------------</p><p>既然說別人對&lt;資本論&gt;理解有問題,然后又說:"<font color="#f70997">根本不存在“單個資本的剩余價值中超過平均利潤的那一部分到底去哪了(或單個資本的剩余價值低于平均利潤的那個部分來自何處)”</font></p><p>那么這么說這是他的正確理解嘍?現(xiàn)在我們看看馬克思到底是怎么說的:</p><p>&nbsp;</p><p>"我們把它們加在一起,就得到剩余價值3鎊11先令。我們把買種子和肥料的3鎊19先令作為不變資本部分,使它等于零。預(yù)付的可變資本就是3鎊10先令,代替它而被生產(chǎn)出來的新價值是3鎊10先令+3鎊11先令。這樣,m/v=3鎊11先令/3鎊10先令,在100%以上。工人用他的工作日的一半以上生產(chǎn)剩余價值,這些剩余價值被各種人用各種借口<font color="#ee3d11">瓜分</font>掉。"卷一,247 </p><p>&nbsp;</p><p>"生產(chǎn)剩余價值即直接從工人身上榨取無酬勞動并把它固定在商品上的資本家,是剩余價值的第一個占有者,但決不是剩余價值的最后所有者。以后他還必須同在整個社會生產(chǎn)中執(zhí)行其他職能的資本家,同土地所有者等等,共同<font color="#f70909">瓜分</font>剩余價值。"卷一,621</p><p>&nbsp;</p><p>&nbsp;</p><p>┌───────┬──┬──┬───┬──┬───┬────┐</p><p>│ 資 本 │剩余│商品│商品成│商品│利潤率│價格同價│</p><p>│ │價值│價值│本價格│價格│ │值的偏離│</p><p>├───────┼──┼──┼───┼──┼───┼────┤</p><p>│ I.80c+20v │ 20│ 90│ 70│ 92│ 22%│ +2 │</p><p>│ II.70c+30v │ 30│ 111│ 81│ 103│ 22%│ -8 │</p><p>│ III.60c+40v│ 40│ 131│ 91│ 113│ 22%│ -18 │</p><p>│ IV.85c+15v │ 15│ 70│ 55│ 77│ 22%│ +7 │</p><p>│ V.95c+ 5v │ 5│ 20│ 15│ 37│ 22%│ +17 │卷三,177</p><p>&nbsp;</p><p>"因此,雖然不同生產(chǎn)部門的資本家在出售自己的商品時收回了生產(chǎn)這些商品所用掉的資本價值,但是他們<font color="#f70909">不是得到了本部門生產(chǎn)這些商品時所生產(chǎn)的剩余價值或利潤</font>,而只是得到了社會總資本在所有生產(chǎn)部門在一定時間內(nèi)生產(chǎn)的總剩余價值或總利潤均衡分配時歸于總資本的每個相應(yīng)部分的剩余價值或利潤。"卷三,177</p><p>&nbsp;</p><p>"如果把社會當(dāng)作一切生產(chǎn)部門的總體來看,社會本身所生產(chǎn)的商品的生產(chǎn)價格的總和等于它們的價值的總和。"卷三,179</p><p>"為生產(chǎn)必要生活資料而必須勞動的小時數(shù)的價值產(chǎn)品;但這個小時數(shù)本身,由于必要生活資料的生產(chǎn)價格同它的價值相偏離又不會原樣反映出來。不過這一切總是這樣解決的<font color="#d54d2b">:加入某種商品的剩余價值多多少,加入另一種商品的剩余價值就少多少</font>,因此,商品生產(chǎn)價格中包含的偏離價值的情況會互相抵銷。"卷三,181</p><p>"總收入是總產(chǎn)品扣除了補償預(yù)付的、并在生產(chǎn)中消費掉的不變資本的價值部分和由這個價值部分計量的產(chǎn)品部分以后,所余下的價值部分和由這個價值部分計量的產(chǎn)品部分。因而,總收入等于工資(或要重新轉(zhuǎn)化為工人收入的產(chǎn)品部分)+利潤+地租。但是,純收入?yún)s是剩余價值,因而是剩余產(chǎn)品,這種剩余產(chǎn)品是扣除了工資以后所余下的、實際上也就是由資本實現(xiàn)的并與土地所有者瓜分的剩余價值和由這個剩余價值計量的剩余產(chǎn)品。"卷三,950</p><p>&nbsp;</p><p>----------</p><p>請你老雷好好看看馬克思說的話.你說這么理解馬克思的?這還有什么難以理解的地方嗎?白屏黑字明擺著的.</p><p>所以奉勸你老雷一句,沒事別總瞎說話,不明白就不要裝明白.把人家牙笑掉了,你賠呀?</p><p>一提馬克思,你就好像比誰都明白,其實呢?你比誰都糊涂.總好為人師........大過年的,不多說你了.</p>
[此貼子已經(jīng)被作者于2009-1-28 11:41:11編輯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