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助餐這個問題沒有那么復雜吧。
舉個簡單的例子,我們現(xiàn)在大學里都有這種食堂:小盤自選,也就是各種素菜、葷菜、涼菜、湯、點心、水果等等,自己挑,挑好了在出口打卡。因為盤子都很小,所以一次選3或4個小盤可以吃掉。而如果在以前傳統(tǒng)的食堂里,我們一個人只能打一份菜,一份菜量夠大,吃飽。
兩相比較,同樣吃飽一頓飯,我們在第一種情況下吃了好幾種菜,在第二種情況下只能吃一種菜。第一種情況下的好處主要就是多樣化的好處,因為只消費一種邊際效用很快就會遞減。
按照這個道理推到極致,我們多希望食堂的盤子可以更小一點,這樣每頓飯就可以吃更多的菜,從而每種菜的邊際效用都維持在很高的水平,從而總效用也就很高的。為什么不呢?因為提供這樣的服務,需要更多的生產(chǎn)成本和交易成本——可以各舉一例:就生產(chǎn)成本而言,菜吃的種類多了,洗的盤子也就多了,盛菜的時間等等也多了;交易成本的話,比如說,度量成本,服務員裝盤子的時候總會有些誤差,裝盤子少了,人們就會挑揀,裝的多了,他自己賠錢,所以裝的盤子要控制,盤子多了,度量費用也就上升。
所以總結一下,自助餐的好處就提供了多樣化,成本就是生產(chǎn)成本和交易成本的上升。
最后,對于樓主的問題中的一個判斷我不同意,而這個判斷也就是問題的核心吧。這個判斷是吃最后一口的飯菜的“成本大于零”。經(jīng)濟學里的成本都是機會成本。對于自助餐提供者而言,因為事前不能準確判斷菜的需求量,所以會提前把菜做好擺在那里。菜既然已經(jīng)做出來,覆水難收,如果客人不吃,自己也無法收回,所以成本是零。這樣,客人吃自助餐在吃到邊際效用是零,就合理了。
如果你非要說吃最后一口飯菜的成本大于零,那也只是事前,那這里又有一個需要提前判斷菜品需求量的信息成本在里面。提前做好飯菜,避免了信息成本,這是一個好處,這好處一定是抵消了最后一口飯菜浪費的成本,飯店才會這么做。這樣看來,最后一口飯菜的凈成本,即使是從事前看來,也是零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