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天婷亚洲天久久综合网,婷婷丁香五月激情亚洲综合,久久男人精品女人,麻豆91在线播放

  • <center id="8gusu"></center><rt id="8gusu"></rt>
    <menu id="8gusu"><small id="8gusu"></small></menu>
  • <dd id="8gusu"><s id="8gusu"></s></dd>
    樓主: 學術有良心
    4794 14

    [其他] 論壇里仇視CSSCI的學者都來自哪些學校? [推廣有獎]

    • 0關注
    • 0粉絲

    高中生

    30%

    還不是VIP/貴賓

    -

    威望
    0
    論壇幣
    6 個
    通用積分
    0
    學術水平
    0 點
    熱心指數(shù)
    0 點
    信用等級
    0 點
    經驗
    150 點
    帖子
    21
    精華
    0
    在線時間
    3 小時
    注冊時間
    2010-1-17
    最后登錄
    2013-9-12

    +2 論壇幣
    k人 參與回答

    經管之家送您一份

    應屆畢業(yè)生專屬福利!

    求職就業(yè)群
    趙安豆老師微信:zhaoandou666

    經管之家聯(lián)合CDA

    送您一個全額獎學金名額~ !

    感謝您參與論壇問題回答

    經管之家送您兩個論壇幣!

    +2 論壇幣
    最近看了一下,和南京大學過不去的都是這些學校的這些教授

    楊玉圣 中國政法大學副教授
    方廣娼 上海師范大學教授
    華梁建 華中師范大學教授、博導
    黃安年 北京師范大學教授
    朱家平 南京大學教授
    楚俊海 湖南師范大學學生
    林桂思 不詳

    CSSCI也許就被這幾個學校的人給搞到了
    二維碼

    掃碼加我 拉你入群

    請注明:姓名-公司-職位

    以便審核進群資格,未注明則拒絕

    關鍵詞:CSSCI SSCI CSSC SCI 上海師范大學 論壇 學者 學校 CSSCI 仇視

    沙發(fā)
    HRM168 發(fā)表于 2010-1-21 02:57:50 |只看作者 |壇友微信交流群
    方廣锠先生,1948年7月7日生於上海,江蘇邗江人。
    1981年畢業(yè)於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南亞系,獲哲學碩士學位。

    1988年畢業(yè)於同院世界宗教系,獲哲學博士學位。

    1982年~1988年,任助理研究員。

    1988年~1997年任副研究員。

    1997年起任研究員。

      

    主要從事佛教文獻學、敦煌學、佛教史及佛教思想之研究。

        在上海接受小學及初一教育后(1955.9~1962.7),隨家支邊遷居新疆。在新疆沙灣縣第一中學繼續(xù)接受初中、高中教育及參加“文化革命”(1962.9~1968~12)。其后先后在新疆沙灣烏拉烏蘇鄉(xiāng)(1969.1~1972.7),新疆塔城地區(qū)師范學校(1972.7~1978.9)、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1978.9~1981.7)、中國社會科學院·北京大學南亞研究所(1981.7~1985.7)、中國社會科學院南亞東南亞研究所(1985.7~1989.3,1988年起該所改名為中國社會科學院亞洲太平洋研究所)、北京圖書館善本部(1989.3~1993.5)、中國社會科學院亞洲太平洋研究所(1993.5~1995.9)、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宗教研究所(1995.9~)插隊、學習及工作。  

    曾任職務:  

    中國社會科學院亞太研究所哲學宗教研究室副主任(1988~1989)。

    北京圖書館善本部副主任(1989~1993)。

    中國社會科學院亞太研究所歷史哲學宗教研究室副主任(1993~1994)。

    歷史文獻研究室副主任(1994~1995)。

    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宗教研究所佛教研究室副主任(1996~2000)。

      

    現(xiàn)任職務:

      

    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宗教研究所研究員(1997~)。

    佛教研究室主任(2000~)。

    中國社會科學院佛教研究中心副主任兼秘書長(1997~)。

    中國社會科學院敦煌學研究中心副主任(1998~)。

    中國社會科學院南亞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1994~)。

    中國社會科學院東方文化研究中心常任研究員(1996~)。

    中國佛教文化研究所特邀研究員(1993~)。

    中國佛學院客座教授兼研究生導師(1998~)。

    閩南佛學院研究生導師(1999~)。

    敦煌研究院敦煌文獻研究所兼職研究員(1999~)。

    中國敦煌吐魯番學會第三屆理事會理事(1994~)。

    戒幢佛學研究所研究員(2000~)。  

        一、著作  

        1、《印度文化概論》,中國文化書院,1986年8月。

        2、《印度》,上海辭書出版社,1988年9月。(合作)

        3、《佛教典籍百問》,今日中國出版社,1989年11月第一版。1992年10月第二版。1991年4月臺灣佛光出版社中文繁體字版。1997年9月收入今日中國出版社《佛教百問》(一)。

        4、《佛經中的民間故事》,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9年12月。(合作)1995年選入《希望書庫》。1997年3月被廣東花城出版社改換書名(《佛經民間故事》)與作者名(陳鴻瀅)后盜版。

        5、《佛教大藏經史(八~十世紀)》,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1年3月。

        6、《中國所藏〈大谷收藏品〉概況——特別以敦煌遺書為中心——》,日本龍谷大學佛教文化研究所西域研究會西域研究叢書之一,1991年3月。(合作)

        7、《中國古代宗教百講》,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1993年12月。(合作)

        8、《道藏佛藏》,新華出版社。1993年。(合作)

        9、《佛教典籍概論》,中國邏輯與語言函授大學教材,1993年7月。

        10、《般若心經譯注集成》,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年9月。

        11、《古典目錄學研究》,天津古籍出版社,1997年3月。(合作)

        12、《敦煌文獻分類錄校叢刊·敦煌佛教經錄輯!,江蘇古籍出版社,1997年8月。

        13、《佛教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年10月。

        14、《敦煌學佛教學論叢》,中國佛教文化出版有限公司(香港),1998年8月。

        15、《印度禪》,浙江人民出版社, 1998年11月。

        16、《中國佛教基礎知識》,宗教文化出版社,1999年1月。(合作)

        17、《敦煌壇經合校簡注》,山西古籍出版社,1999年9月。(合作)

        18、《英國圖書館藏敦煌遺書目錄(斯6981號——斯8400號)》。宗教文化出版社,2000年6月。  

        二、編纂   

        1、合作主編《中國思想寶庫》,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1990年8月。

        2、合作主編《東方思想寶庫》,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1990年8月。

        3、合作主編《禪詩鑒賞詞典》,人民大學出版社,1993年2月。

        4、合作編輯《印度宗教與中國佛教》,《南亞研究》增刊,1988年12月。

        5、合作編輯《佛教與歷史文化》,宗教文化出版社,2001年1月。

        6、參與編輯《中華大藏經》,中華書局,1984年至1997年,全106冊。

        7、合作編輯《中國國家圖書館藏敦煌遺書》,1—5冊,江蘇古籍出版社,1999年9月。

        8、主編《藏外佛教文獻》第一輯,宗教文化出版社,1995年12月。

        9、主編《藏外佛教文獻》第二輯,宗教文化出版社,1996年8月。

        10、主編《藏外佛教文獻》第三輯,宗教文化出版社,1997年3月。

        11、主編《藏外佛教文獻》第四輯,宗教文化出版社,1998年9月。

        12、主編《藏外佛教文獻》第五輯,宗教文化出版社,1998年9月。

        13、主編《藏外佛教文獻》第六輯,宗教文化出版社,1998年9月。

        14、主編《藏外佛教文獻》第七輯,宗教文化出版社,2000年6月。  

        三、參與工具書   

        1、《中國大百科全書·哲學卷》,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1987年10月。

        2、《中國大百科全書·宗教卷》,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1988年1月。

        3、《文獻學詞典》,江西教育出版社,1991年1月。

        4、《中外文化辭典》,南海出版公司,1991年11月。

        5、《哲學大辭典》,上海辭書出版社,1992年10月。

        6、《敦煌學大辭典》,上海辭書出版社,1998年12月。

        7、《外國哲學大辭典》,上海辭書出版社,2000年7月。  

        四、論文等   

        1、《有神論與宗教》,載《南亞與東南亞資料》,1981年第二期。

        2、《漢譯〈那先比丘經〉譯本譯時考》,載《世界宗教研究》,1981年第三期。

        3、《略談初期凈土大師及凈土宗的形成》,載《青海社會科學》,1981年第四期。

        4、《中國佛教研究的新收獲》,載《讀書》,1982年 8月號。

        5、《月官身份考及其他》,載《南亞與東南亞資料》,1983年第一期。

        6、《〈那先比丘經〉中的靈魂觀》,載《南亞研究》,1993年第一期。

        7、《迦毗羅衛(wèi)何處是》,載《法音》,1983年第六期。

        8、《從歷史必然性中追蹤中國佛學思潮的起伏》,載《中國社會科學》,1983年第四期。

        9、《初期佛教的五陰與無我》,載《中國佛學論文集》,陜西人民出版社,1984年6月。

        10、《元代官刻大藏經的發(fā)現(xiàn)》,載《文物》,1984年12期。執(zhí)筆。

        11、《吠陀文獻》,載《世界宗教資料》,1984年第三期。

        12、《釋迦“圣人”的故事》, 載《世界歷史知識》,1984年第四期。收入《史海探迷》,世界知識出版社,1986年 2月。

        13、《龍樹及其著作與思想》,載《南亞研究》,1985年第二期。

        14、《敦煌佛典經錄札記》,載《敦煌學輯刊》,1986年第一輯。

        15、《元代官刻大藏經的考證》,載《世界宗教研究》,1986年第二期。執(zhí)筆。

        16、《試論印度河文明衰落的原因》,載《南亞研究》,1986年第三期。

        17、《佛教的起源與傳播》,載《世界歷史大事記》,重慶出版社,1986年9月。

        18、《元史考證兩篇》,包括《元代徽政院詹事院置廢考》與《元代官刻大藏經中的兩份職名錄考釋》,載《文史》,第二十九期,中華書局。

        19、《敦煌寫經〈佛說孝順子修行成佛經〉簡析》,載《南亞研究》,1988年第二期。

        20、《敦煌遺書中的佛教著作》,載《文史知識》,1988年10月號。

        21、《佛教經錄雜談》,載《佛教與中國文化》,中華書局,1988年10月。后該書以同樣名稱在臺灣再版。

        22、《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有益反思》,載《人民日報》,1988年10月7日。

        23、《千字文帙號是智升所創(chuàng)辯》,載《印度宗教與中國佛教》,《南亞研究》增刊,1988年12月。

        24、《近兩年印度宗教哲學研究的回顧》,載《南亞研究》,1989年第一期。

        25、《敦煌遺書〈沙洲乞經狀〉研究》,載《敦煌研究》,1989年第二期。此后收入《隋唐佛教會議論文集》,陜西三秦出版社,1990年。

        26、《佛教的世界模式與諸神》,載《南亞與東南亞資料》,1989年第二期。

        27、《悠久的歷史》,載《南亞與東南亞資料》,1989年第二期。

        28、《因明不等于佛家邏輯》,載《因明新探》,甘肅人民出版社,1989年9月。

        29、《從吠陀到奧義書》,載《南亞研究》,1989年第三期。

        30、《也談敦煌寫本〈眾經別錄〉的發(fā)現(xiàn)》,載《中國敦煌吐魯番學會研究通訊》,1990年第一期。

        31、《吐蕃統(tǒng)治時期敦煌流行的偈頌帙號法》,載《敦煌學輯刊》,1990年第一期。

        32、《漢文大藏經帙號探原》,載《世界宗教研究》,1990年第一期。

        33、《敦煌佛教研究的回顧與展望》,載《中國文化》,1990年6月,第二期。

        34、《關于敦煌遺書〈佛說佛名經〉》,載《敦煌吐魯番學研究論文集》,漢語大詞典出版社,1990年6月。

        35、《關于佛教起源的幾點思考》,載《南亞研究》,1990年第二期、第三期連載。

        36、《敦煌遺書中的〈般若心經〉譯注》,載《法音》,1990年第七期。

        37、《關于敦煌遺書之分類》,載《中國敦煌吐魯番學會研究通訊》,1991年第一期。

        38、《北京圖書館藏敦煌遺書勘查初記》,載《敦煌學輯刊》,1991年第二期。

        39、《北京圖書館藏敦煌遺書勘查初記》(日譯),《禪文化研究所紀要》第23號,日本京都禪文化研究所,1997年6月。

        40、《佛學名著叢刊出版說明·弘明集·廣弘明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8月。

        41、《佛學名著叢刊出版說明·法苑珠林》,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8月。

        42、《敦煌藏經洞封閉原因之我見》,載《中國社會科學》,1991年第五期。后收入《北京圖書館同人文選》第二輯,書目文獻出版社,1992年9月。

        43、《敦煌藏經洞封閉原因之我見》(英譯),《中國社會科學》(英文版),1994年第三期。

        44、《吐魯番出土漢文佛典述略》,載《西域研究》,1992年第一期。

        45、《禪,從印度到中國》,載《禪學研究》,1992年第一期。

        46、《禪之史話》,載《佛教文化》1992年第一期。

        47、《俄藏大乘錄研究》,載《北京圖書館館刊》,1992年第一期。

        48、《佛藏源流》,載《南亞研究》,1992年第三期。

        49、《敦煌漢文遺書分類法(草案)附說明》,載香港《九洲學刊》,1992年敦煌學?。

        50、《黃永武六百標目補正》,載《中華文史論叢》,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12月。

        51、《圓瑛法師的凈土思想》發(fā)表,載《圓瑛大師圓寂四十周年紀念文集》,古吳軒出版社,1993年9月。

        52、《佛教的時間與空間》,載《南亞研究》,1993年第四期。

        53、《禪藏與敦煌禪籍》,載《禪學研究》第二輯,江蘇古籍出版社,1994年。后收入《禪與東方文化》,商務印書館國際有限公司出版,1996年2月。

        54、《佛學名著叢刊出版說明·摩訶般若波羅蜜經》,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年5月。

        55、《<大般涅槃經>的卷數(shù)》,載《南亞研究》,1994年第三期。
    人是組織發(fā)展進步的第一資源,人也應該按各自貢獻分享組織發(fā)展的成果。
    藤椅
    HRM168 發(fā)表于 2010-1-21 02:58:06 |只看作者 |壇友微信交流群
    56、《關于印度初期佛教研究的幾個問題》,載《南亞研究》,1994年第一期。

        57、《敦煌遺書中的<金剛經>及其注疏》,載《世界宗教研究》,1994年第四期。又載《新疆文物》,1995年第一期。

        58、《敦煌遺書中<維摩詰所說經>及其注疏》,載《敦煌研究》,1994年第四期。

        59、《四川大足小佛灣大藏塔考》,載《佛學研究》,1994年年刊,佛教文化研究所,1994年。

        60、《浮屠經考》,載《國外漢學》第一輯,商務印書館,1995年1月。

        61、《敦煌禪文獻與宗密禪藏》,載日本《中外日報》,1995年2月14日第一版。

        62、《敦煌之息吹》,載日本《朝日新聞》(大阪)1995年6月10日。后收入日本《文物》雜志。

        63、《敦煌經帙》,載《敦煌學輯刊》,1995年第一輯。又收入《敦煌吐魯番研究論集》,書目文獻出版社,1996年6月。

        64、《斯坦因敦煌遺書背后著錄考》,載《一九九○年國際敦煌學學術討論會論文集》,遼寧美術出版社,1995年7月。

        65、《關于敦煌遺書北新八七六號》,載臺灣《九洲學刊》,1995年第三期。

        66、《關于禪藏與敦煌禪籍的若干問題》,載《藏外佛教文獻》第一輯,1995年12月。又收入《中國嵩山少林寺建寺1500年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宗教文化出版社,1996年6月。

        67、《<藏外佛教文獻>第一輯卷首語》,載《藏外佛教文獻》第一輯,1995年12月。

        68、《<藏外佛教文獻>第一輯發(fā)刊緣起》,載《藏外佛教文獻》第一輯,1995年12月。

        69、《關于〈佛為心王菩薩說頭陀經〉》,載《藏外佛教文獻》第一輯,1995年12月。

        70、《關于〈水月觀音經〉》,載《藏外佛教文獻》第一輯,1995年12月。

        71、《〈藏外佛教文獻〉出版前語》,載《法音》,1995年第12期。

        72、《中國大藏經研究的回顧與展望》,載龍谷大學《佛教文化研究所紀要》第34輯。

        73、《敦煌遺書中的佛教文獻》,載《西域研究》1996年第一期。

        74、《海外大藏經編輯及電子版大藏經的情況》,載《法音》,1996年5月。又收入《藏外佛教文獻》第二輯,宗教文化出版社,1996年8月。

        75、《大藏經編纂及其光電化芻議》,載《藏外佛教文獻》第二輯,1996年8月。

        76、《〈藏〉外話佛教》,載《佛教文化》,1996年第四、五期連載。

        77、《令人遺憾的書評》,載《佛學研究》第四期,1996年。

        78、《簡論中國佛教的特點》,載《世界宗教文化》,1996年夏季號。

        79、《<凈度三昧經>的目錄學考察》及日譯《<凈度三昧經>的目錄學考察》,載《七寺古逸經典研究叢書》第二卷,日本大東出版社,1996年4月。

        80、《同修大藏,再造輝煌》,載臺灣《21世紀的宗教展望論文集》,關天師天心慈善基金會發(fā)行,1996年。

        81、《從經錄著錄看〈凈度三昧經〉的真?zhèn)巍,載《周紹良先生欣開九秩慶壽文集》,中華書局,1997年3月。

        82、《大正新修大藏經評述》,載《聞思》,華文出版社,1997年3月。

        83、《佛典電子化發(fā)展迅速》,載《人民政協(xié)報》,1997年4月10日,第三版。

        84、《論大藏經的三種功能形態(tài)》,載臺灣《宗教哲學》,第三卷第二期,1997年4月。

        85、《評敦煌愿文集》,載《敦煌吐魯番研究》第二輯,北京大學出版社,1997年10月。

        86、《談藏外佛教文獻的選篇、錄校與其他》,載《中國敦煌吐魯番學會通信》,1997年第一期。

        87、《敦煌遺書中的妙法蓮華經及有關文獻》,載臺灣《中華佛學學報》第十期,1997年7月。

        88、《〈藏外佛教文獻〉整理出版近況》,《古籍整理出版情況簡報》,1997年第10期

        89、《敦煌遺書中の<法華經>注疏》,載日本《中外日報》,1997年11月15日。

        90、《敦煌遺書鑒別三題》,載《佛教與中國傳統(tǒng)文化》,宗教文化出版社,1997年12月。

        91、《隨緣做去,直道行之》,載《南海》雜志,1998年1月號。

        92、《西子湖畔苦行僧》,載《南!冯s志,1998年2月號。

        93、《初期佛教的思想(上)》,載《東方文化集刊2》,商務印書館,1997年2月。

        94、《也談青州龍興寺窖藏佛像殘破之謎》,載《佛教文化》,1998年第一期。

        95、《我與佛教》,載《佛教文化》,1998年第二期。

        96、《大梵寺佛音──敦煌莫高窟壇經讀本評價》,載《敦煌研究》1998年第一期。

        97、《金陵刻經處與方冊本藏經》,載《法音》,1998年第5期。

        98、《〈浮屠經〉考》(修訂稿),載《法音》,1998年第6期。

        99、《敦煌遺書中的<法華經>注疏》,載《世界宗教研究》,1998年第二期。

        100、《敦煌<壇經>新出殘片跋》,載日本《禪學研究》第76號,1998年3月。

        101、《關于初傳期佛教的幾個問題》,載《法音》,1998年第8期。

        102、《兩箱敦煌經卷殘片的再發(fā)現(xiàn)》,載《南海》雜志,1998年9月。

        103、《天臺教典入藏考》,載《藏外佛教文獻》第五輯,宗教文化出版社,1998年9月。

        104、《敦煌遺書錄校五人談》,載《俗語言研究》第五期,1998年月。執(zhí)筆。

        105、《敦煌遺書中的<法華經>及其注疏》(修訂稿),載《法源》,1998年月。

        106、《讀<瑜伽經>》,載《中國佛學》第一卷第一期,1998年10月。

        107、《敦煌遺書的回歸及其他》,載《中國社會科學院通訊》改版試刊12號、13號,1998年11月18日、27日。

        108、《天津文物公司藏敦煌寫經》之“序”及“敘錄”,載《天津文物公司藏敦煌寫經》,文物出版社,1998年10月。

        119、《浙江圖書館所藏敦煌遺書目錄》,載《敦煌研究》,1998年第四期。合作。

        110、《南京圖書館所藏敦煌遺書目錄》,載《敦煌研究》,1998年第四期。合作。

        111、《大藏經研究》,載《中國宗教研究年鑒(1996)》,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8年11月。

        112、《浙江博物館所藏敦煌遺書目錄》,載《敦煌學輯刊》,1998年第一期。合作。

        113、《中國散藏敦煌遺書目錄(一)》,載《敦煌學輯刊》,1998年第二期。

        114、《道安避難行狀考》,載《學術集林》卷十五,上海遠東出版社,1999年1月。

        115、《關于佛教傳入兩千年的幾個問題》,載《正法眼》,1999年第一期。又載《閩南佛學院學報》,1999年第一期。

        116、《再有幾個地球便如何》,載《環(huán)境與東亞文明》,山西古籍出版社,1999年2月。

        117、《再有幾個地球便如何》(日譯),載《東洋的環(huán)境思想之現(xiàn)代的意義》,日本農山漁村文化協(xié)會出版,1999年3月。

        118、《就敦煌本壇經致洪修平的信》,載《惠能評傳》,南京大學出版社,1998年12月。

        119、《中國國家圖書館藏敦煌遺書前言》,載《文獻》,1999年第四期。又載《中國國家圖書館藏敦煌遺書》,江蘇古籍出版社,1999年9月。

        120、《哲人雖萎,風范長存——紀念入矢義高先生》,載《入矢義高先生追悼文集》,汲古書院,2000年3月。

        121、《關于敦煌遺書的編目》,載《北京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0年第二期。

        122、《寧夏西夏方塔出土漢文佛典敘錄》,載《藏外佛教文獻》第七輯,2000年6月。

        123、《楊文會的編藏思想》,載《中華佛學學報》第十三期,2000年5月。   

        124、《《敦煌之戀》也荒唐 》

        125、《關于敦煌遺書的流散、回歸、保護與編目》

        五、編譯   

        1、《巴利語》,載《南亞與東南亞資料》,1983年第四期。

        2、《國外巴利研究概況(之一)》,載《南亞與東南亞資料》,1984年第二期。

        3、《巴利學參考文獻──國外巴利研究概況之二》,載《南亞與東南亞資料》,1984年第三期。

        4、《南傳佛教》,載《南亞與東南亞資料》,1985年第五期。  

        六、翻譯  

        1、《論中國文化在亞洲的意義》,載《南亞研究》,1981年第二期。

        2、《征服王朝論》,載《民族譯叢》,1982年第四期。

        3、《首都圈整治法》,載《國外國土法規(guī)選編》,國家計委國土局法規(guī)處、北京大學法律系合編,1983年8月。

        4、《首都圈整治法實施令》,載《國外國土法規(guī)選編》,國家計委國土局法規(guī)處、北京大學法律系合編,1983年8月。

        5、《首都圈整治法實施規(guī)則》,載《國外國土法規(guī)選編》,國家計委國土局法規(guī)處、北京大學法律系合編,1983年8月。

        6、《首都圈整治法審議會令》,載《國外國土法規(guī)選編》,國家計委國土局法規(guī)處、北京大學法律系合編,1983年8月。

        7、《近畿圈整治法》,載《國外國土法規(guī)選編》,國家計委國土局法規(guī)處、北京大學法律系合編,1983年8月。

        8、《近畿圈整治法實施令》,載《國外國土法規(guī)選編》,國家計委國土局法規(guī)處、北京大學法律系合編,1983年8月。

        9、《近畿圈整治法實施規(guī)則》,載《國外國土法規(guī)選編》,國家計委國土局法規(guī)處、北京大學法律系合編,1983年8月。

        10、《近畿圈整治法審議會令》,載《國外國土法規(guī)選編》,國家計委國土局法規(guī)處、北京大學法律系合編,1983年8月。

        11、《城市規(guī)劃法》,載《國外國土法規(guī)選編》,國家計委國土局法規(guī)處、北京大學法律系合編,1983年8月。

        12、《城市規(guī)劃法實施令》,載《國外國土法規(guī)選編》,國家計委國土局法規(guī)處、北京大學法律系合編,1983年8月。

        13、《城市規(guī)劃法實施規(guī)則》,載《國外國土法規(guī)選編》,國家計委國土局法規(guī)處、北京大學法律系合編,1983年8月。

        14、《礦業(yè)法》,載《國外國土法規(guī)選編》,國家計委國土局法規(guī)處、北京大學法律系合編,1983年8月。

        15、《印度河文明》,載《南亞譯叢》,1985年第三期。

        16、《瑪烏利亞王朝的政治思想》,載《南亞與東南亞資料》,1986年第一期。

        17、《諦義證得經》,載《南亞與東南亞資料》,1986年第三期。

        18、《關于瑪烏利亞王朝及喬答摩·佛陀的年代問題》,并撰寫《跋》一篇,載《南亞與東南亞資料》,1987年第一期。

        19、《瑪烏利亞王朝諸宗教的社會基礎》,載《南亞與東南亞資料》,1987年第三期。

        20、《大乘佛教興起時代的印度社會》,載《南亞與東南亞資料》,1988年第一期。

        21、《關于東南亞印度化的幾個問題》,載《南亞與東南亞資料》,總31輯。

        22、《城市的形成》,載《南亞與東南亞資料》,總32輯。

        23、《列國時期的經濟》,載《南亞與東南亞資料》,總33輯。

        24、《<父母恩重經>中的儒教、佛教與道教》,載《世界宗教研究》1996年第二期。  

        七、校對  

        1、《怎樣提高預見能力》,科學普及出版社,1986年2月。

        2、《怎樣提高判斷力》,科學普及出版社,1986年2月。

        3、《怎樣提高時間利用率》,科學普及出版社,1986年8月。

        4、《佛教梵語文獻學》,載《世界宗教研究》,1983年第三期。
    人是組織發(fā)展進步的第一資源,人也應該按各自貢獻分享組織發(fā)展的成果。
    板凳
    HRM168 發(fā)表于 2010-1-21 02:59:40 |只看作者 |壇友微信交流群
    八、文獻整理  

        1、《天竺國菩提達摩禪師論》,載《藏外佛教文獻》第一輯,1995年12月。

        2、《禪策問答》,載《藏外佛教文獻》第一輯,1995年12月。

        3、《息諍論》,載《藏外佛教文獻》第一輯,1995年12月。

        4、《八種粗重犯墮》,載《藏外佛教文獻》第一輯,1995年12月。

        5、《佛為心王菩薩說頭陀經》,載《藏外佛教文獻》第一輯,1995年12月。

        6、《佛說孝順子修行成佛經》,載《藏外佛教文獻》第一輯,1995年12月。

        7、《最妙勝定經》,載《藏外佛教文獻》第一輯,1995年12月。

        8、《水月觀音經》,載《藏外佛教文獻》第一輯,1995年12月。

        9、《佛說金剛經纂》,載《藏外佛教文獻》第一輯,1995年12月。

        10、《天公經》,載《藏外佛教文獻》第一輯,1995年12月。

        11、《天竺國菩提達摩禪師論》,載《藏外佛教文獻》第二輯,1996年8月。

        12、《大乘起世論》,載《藏外佛教文獻》第三輯,1997年3月。

        13、《大乘無盡藏法》,載《藏外佛教文獻》第四輯,宗教文化出版社,1998年9月。

        14、《進<新譯大方廣佛花嚴經>表(附總目)》,載《藏外佛教文獻》第六輯,1998年9月。

        15、《注心要法門》,載《藏外佛教文獻》第七輯,2000年6月。  

        九、譯注  

        1、《諦義證得經》,8萬字,載《藏外佛教文獻》第二輯,1996年8月。
    人是組織發(fā)展進步的第一資源,人也應該按各自貢獻分享組織發(fā)展的成果。
    報紙
    keen0088 發(fā)表于 2010-1-21 07:01:50 |只看作者 |壇友微信交流群
    偶的神啊 原來佛教是這么研究的
    地板
    BERET 發(fā)表于 2010-1-21 08:29:47 |只看作者 |壇友微信交流群
    其一,方廣昌是中國社科院研究佛教的知名學者,怎么會跑到上海師范大學了呢?
    其二,方是一個專業(yè)的學者,不會去做與學術無關的事情,可能上海師大有人同名吧
    7
    taoshitao76 發(fā)表于 2010-1-21 09:25:00 |只看作者 |壇友微信交流群
    攻擊的人分三類:一類是自己寫不出文章的人,借攻擊CSSCI來為自己水平不行辯護;
    一類是搞期刊排名的人,攻擊別人抬高自己的評價體系,就如同蔡厚顏攻擊武書連,武書連攻擊邱均平的大學排名一樣;
    另一類是沒有主見,想搭便車出名的無良學生和無良“教授(叫獸)”、“學人(雪人)”
    8
    wxyrocky 發(fā)表于 2010-1-21 11:59:16 |只看作者 |壇友微信交流群
    樓上分析的有道理
    9
    夜船吹笛 發(fā)表于 2010-1-21 12:17:29 |只看作者 |壇友微信交流群
    說實話, 生活中很討厭這樣的人,  動不動這個也不對,那個也不對, 那推倒重來以后怎么辦?您總得提出個建設性意見啊?不光是學術, 社會任何領域都總得有個標準吧? 把中文標準全打倒了, 讓中國人把論文全發(fā)國外去, 然后再自己出高價買回來嗎(比如SD庫不斷漲價賺了中國人多少錢)?  SCI里的學術垃圾難道少嗎?怎么不見這幾位教授上書教育部禁止采用這些權威索引?SD庫利用其壟斷地位逐年漲價賺足中國高校的錢, 怎么不見這些專家上書教育部封殺它呢?怎么學術垃圾,論文泡沫這一切罪過都歸到CSSCI身上來?難道諸如井岡山那兩位制造的那么多垃圾SCI也要CSSCI負責嗎?

    個人認為,中國人需要自己的中文標準, CSSCI 如果有問題應該逐步加以完善, 甚至可以成立更權威的聯(lián)合機構加強監(jiān)督, 如果有腐敗可以向公檢法舉報抓出腐敗分子 而不是因噎廢食. CSSCI不是南京大學的,而是中國學術界共有的. 此外,剛剛在新浪網(wǎng)看到中國足球的新聞,中國足球都爛到這種地步了, 按照這幾位專家的觀點,是不是中國足協(xié)就可以解散了, 中國足球就應該取締了?
    蘭燼落,屏上暗紅蕉。 閑夢江南梅熟日,夜船吹笛雨蕭蕭,人語驛邊橋。
    10
    taoshitao76 發(fā)表于 2010-1-21 16:49:46 |只看作者 |壇友微信交流群
    說實話, 生活中很討厭這樣的人,  動不動這個也不對,那個也不對, 那推倒重來以后怎么辦?您總得提出個建設性意見啊?不光是學術, 社會任何領域都總得有個標準吧? 把中文標準全打倒了, 讓中國人把論文全發(fā)國外去, 然后再自己出高價買回來嗎(比如SD庫不斷漲價賺了中國人多少錢)?  SCI里的學術垃圾難道少嗎?怎么不見這幾位教授上書教育部禁止采用這些權威索引?SD庫利用其壟斷地位逐年漲價賺足中國高校的錢, 怎么不見這些專家上書教育部封殺它呢?怎么學術垃圾,論文泡沫這一切罪過都歸到CSSCI身上來?難道諸如井岡山那兩位制造的那么多垃圾SCI也要CSSCI負責嗎?

    個人認為,中國人需要自己的中文標準, CSSCI 如果有問題應該逐步加以完善, 甚至可以成立更權威的聯(lián)合機構加強監(jiān)督, 如果有腐敗可以向公檢法舉報抓出腐敗分子 而不是因噎廢食. CSSCI不是南京大學的,而是中國學術界共有的. 此外,剛剛在新浪網(wǎng)看到中國足球的新聞,中國足球都爛到這種地步了, 按照這幾位專家的觀點,是不是中國足協(xié)就可以解散了, 中國足球就應該取締了?

    本文來自: 人大經濟論壇 詳細出處參考:http://www.pinggu.org/bbs/viewth ... amp;from^^uid=1329050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我要注冊

    本版微信群
    加好友,備注ddjd
    拉您入交流群

    京ICP備16021002-2號 京B2-20170662號 京公網(wǎng)安備 11010802022788號 論壇法律顧問:王進律師 知識產權保護聲明   免責及隱私聲明

    GMT+8, 2024-12-23 03:19